紅色旋律唱響云直播 淮劇《宋公堤》亮相梅蘭芳大劇院受好評
9月21日晚,由中國戲曲現(xiàn)代戲研究會、江蘇鹽城市鹽都區(qū)人民政府主辦,鹽都區(qū)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承辦,鹽城市淮劇團創(chuàng)演的大型現(xiàn)代淮劇《宋公堤》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由于疫情防控原因,該劇全程采用線上直播形式,當晚線上觀看人數(shù)達60萬。
“一位筑堤縣長的公仆情懷,一段鐵軍東進的燃情歲月,一曲民心大堤的生命壯歌,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苯詠恚}城沿海地區(qū)海潮襲擊頻發(fā),災禍延綿,房屋遇浪而摧,人畜隨波而逝,田滿折鹵留霜堿,煙火萬家夷平地。該劇講述了1941年,八路軍五縱隊供給部長宋乃德隨部隊編為新四軍三師后,出任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率領所屬新四軍部隊和當?shù)厝嗣袢罕妰扇f之多,在日偽匪頑的重重困厄之下,鏖戰(zhàn)77天,筑成了一條近百里的攔海大堤,飽受臺風海潮襲擊的鹽阜人民從此有了一條阻擋海潮侵襲的屏障。
淮劇《宋公堤》取材于這段真實的歷史和人物原型。通過“臨危受命”“楊門立雪”“冰釋前嫌”“押糧勸驢”“魂歸滄海”“聽潮立碑”等戲劇場面,塑造了宋乃德、楊芷江、李母、大碗等新四軍和沿海百姓真實生動的人物群像,藝術地再現(xiàn)了新四軍全心全意保護人民群眾的偉大壯舉和共產(chǎn)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深情。
該劇由一級編劇陳明、二級編劇袁曉亞共同創(chuàng)作,一級導演、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建平執(zhí)導,文化和旅游部優(yōu)秀專家、江蘇省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一級作曲吳小平在該劇中擔任作曲,安徽著名音樂配器專家董潤淮,鹽城優(yōu)秀唱腔設計潘龍生,福建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廈門市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一級舞臺美術設計黃永碤擔任舞美。演員方面,由一級演員王雷領銜,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一級演員王書龍,一級演員程紅、徐紅珠及全體演員共同演繹。舞臺上,演員聲情并茂,用淮腔淮調唱出共產(chǎn)黨人一心為人民的豪邁壯歌!
讓人驚喜的是,當天《宋公堤》劇組還請到了宋乃德的兒子宋齊生。演出結束后,宋先生激動地表示,這部戲有兩個地方特別感動:一是李潮生的犧牲。小時候經(jīng)常聽父親講李潮生為民修筑大堤,獻出寶貴生命的故事。今天劇情再現(xiàn)感到悲痛萬分;二是看到警衛(wèi)員與他的父親一起上場時不禁流下了熱淚。因為父親說過,警衛(wèi)員曾兩次救過他的命,是他家的大恩人!非常感謝鹽城市淮劇團排出這么好的一部劇目。劇情引人入勝,宋乃德就是家人眼中的宋乃德形象,好聽好看的淮劇更加全面、立體地演繹了父親當年帶領鹽阜人民共同修筑大堤的紅色故事。
之后,淮劇《宋公堤》專家研討會在梅蘭芳大劇院貴賓室舉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第一屆主席仲呈祥,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戲曲現(xiàn)代戲研究會會長季國平,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原局長汪守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戲劇》雜志原主編賡續(xù)華,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馗,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劇本》雜志副主編、編審朱旭輝,中國戲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戲曲現(xiàn)代戲研究會秘書長孔培培,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專業(yè)教授、碩士生導師邊文彤,《劇本》雜志副主編、編審武丹丹,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劇本》雜志社編審許可共11名戲劇界專家參加研討,他們在高度肯定該劇的同時,也給出了相關修改建議,使得這部劇目在將來打磨和提升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標。
鹽城市鹽都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周昉、鹽都區(qū)文廣旅局黨委書記、局長韋琴先后感謝領導專家對鹽城市淮劇團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關注,并表示認真吸收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時刻關注淮劇《宋公堤》的提升和進展,使之成為專家叫好,觀眾滿意的紅色劇目。
在今年5月5日鹽城市領導干部大會上,中共鹽城市委書記徐纓指出,以實際行動更好地踐行“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價值擔當,在鹽阜百姓心中筑起新時代的“宋公堤”。鹽城上下正以“宋公堤”精神引領發(fā)展,淮劇《宋公堤》當以顯現(xiàn)文藝作品的價值追求、藝術作為和文化擔當。
近年來,鹽都區(qū)在鹽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不斷強化文藝精品打造,文化事業(yè)得到了較好發(fā)展。鹽城市淮劇團精心創(chuàng)作的《雞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車老師》《菜籽花開》《送你過江》《宋公堤》等六部劇目先后9次進京,4次向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獻禮演出。此次進京獻禮演出淮劇《宋公堤》,主創(chuàng)和演出團隊均以高漲的政治熱情和高標準的藝術追求,精心籌備、精益求精,用高質量的藝術水準保障了演出的完美呈現(xiàn),促進了鹽都淮劇在全國平臺的展示、交流、推廣,進一步擴大了鹽都文化的知名度。(劉華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