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道跑出青春加速度
鄉(xiāng)村旅游紅火,如何抓住致富機會?
除了行萬里路,為什么還要多讀書?
AI如何賦能青春小店?
年輕人怎樣抓住青春元宇宙新風口?
編者按
今年5月19日是第十三個“中國旅游日”,契合“美好中國 幸福旅程”的主題,中國青年報社開啟了又一年的“5·19青春云游記”。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行萬里路,閱萬卷書。在8個小時的直播中,我們看到了“鄉(xiāng)村振興”的動人故事,一起品味了“青春小店”的煙火氣,更感受到一家“報社”邁入“青春元宇宙新文化業(yè)態(tài)”的探索與奮進。
_______________
一場從青春小店邁向青春元宇宙的“云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今年5月19日是第十三個“中國旅游日”,中國青年報社在全媒體平臺推出8個小時的直播節(jié)目“青春云游記”。當日,超過152.3萬人次觀看直播。3個平臺設5個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1.08億。
這一天,“青春云游記”直播從中國青年報社打造的“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出發(fā),了解電商直播如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在博物館和“園立方”品讀天地人間;一鍵開啟全國“青春小店”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和日常狀態(tài)、揭秘一家報社緊貼全新技術的“青春元宇宙新文化業(yè)態(tài)”……
其間,4場“青年茶座”精彩紛呈,深度探討了“鄉(xiāng)村旅游紅火,如何抓住致富機會”“除了行萬里路,為什么還要多讀書”“AI如何賦能青春小店”“年輕人怎樣抓住青春元宇宙新風口”等話題。
400多年前的5月19日,徐霞客在浙江寧海開啟了萬里征程。由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中國當代徐霞客”尋訪活動,十年來發(fā)掘出了一批積極踐行徐霞客精神的個人和團隊。
當代青年的行萬里路,是用腳走遍祖國大好河山,更是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在“青耘中國”活動中,主播們通過直播電商的方式,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截至目前,“青耘中國”已開展6000余場活動,累計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
既要行萬里路,又要讀萬卷書。濃郁的書香,悠長的書韻,貫穿“青春云游記”直播全程。
由中國青年報社和更讀書社聯(lián)合打造的海運倉更讀·青年書店,也于5月19日正式開業(yè),為這座城市新增一處具有青年特色的線下閱讀空間。
當書店遇見青年文化,當一家報社“接地氣”地踐行服務青年理念、干實事,一間書店能承載怎樣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價值?
“青春云游記”的直播間所在地“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在2022年落戶于北京中軸線上,同時也是中國青年報社與北京市東城區(qū)聯(lián)合打造的“晨鐘”文化工作站。近期,以這家書店為旗艦店的一系列中青特色線上線下互動小店(包括品牌合作店),一起成為中青報“青春元宇宙”新文化業(yè)態(tài)的一部分。
近期,《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天津等城市的30多家小店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這些小店發(fā)展韌性何在,又面臨什么樣的發(fā)展需求。這是中國青年報社開展學習貫徹主題教育的特色實踐活動。
“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不僅是一家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店,它還是全國若干“小店”的縮影。以這家書店為起點,中國青年報社打造的“青春小店”,將會成為一扇扇接觸青年、了解青年的窗口。
一年前,“青春云游記”的“云游”直播,是在疫情困住人們遠行腳步的情形下開展的。一年后,當限制被打破,“青春云游記”被賦予全新的含義,“云”意味著技術賦能。中國青年報社把握前沿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浪潮,構建青春元宇宙,打造一系列文化新業(yè)態(tài),用新技術搭建更多平臺服務各級團組織,回應青年需求。
直播中,“AI賦能青春小店計劃”發(fā)布,為線上小店提供人工智能服務;基于元宇宙技術設計建設的“紅旗渠精神云展廳”,同時嵌入數(shù)字人概念,可承載講解紅旗渠精神的一系列多媒體可視化內容,提供沉浸式學習新體驗;升級后的“三生園立方”小程序場景探索功能和語音交互功能,將推出“自然教育資源有聲地圖”。
中青報·中青網新聞短視頻欄目“青蜂俠”攜手百度百家號推出的數(shù)字主持人“青小霞”,已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崗;一支名為《青春影像,朝氣蓬勃——中國青年報可視化創(chuàng)新青年影視文化》的視頻,展現(xiàn)了中國青年報社多年來深耕影視賽道的產品和成果。
8小時的“青春云游記”,打造了一場從青春小店邁向青春元宇宙的旅程,譜寫出了一張報紙在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從青年出發(fā),游在廣闊天地,借力云端技術,賦能線下“青春小店”,最終回歸青年,服務廣大青年。
_______________
鏈接小店,為青春賦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點開“小店地圖”,全國上千家青春小店正迸發(fā)出勃勃生機。一個個圖標背后,是億萬城鄉(xiāng)青年努力奮斗的模樣。
“小店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讓我離真實生活更近了。”大金鵝咖啡店店主之一信云裳說。咖啡店入駐北京前門街道“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店主是對90后情侶,他們懷揣對咖啡的高品質追求,試圖打造一家咖啡俱樂部。
這家青年書店也是中國青年報社開的第一家小店。5月19日,中國旅游日,中國青年報社在全媒體平臺推出8個小時大型直播“青春云游記”,從這家小店,鏈接全國各地的青年,同時聯(lián)合各方力量為青春小店賦能。
鏈接更多小店
青年書店是中國青年報社探索“媒體+書店”的首次線下嘗試。開張不久,就吸引了一些“青春小店”的店主來談合作。
以線下青年書店為依托,中國青年報社推出了一系列“可視化直播”和“青年茶座”連線活動,并攜手東城區(qū)委宣傳部打造“晨鐘”文化工作站,希望書店像李大釗先生曾經對《晨鐘》寄望的那樣,成為“青年之友”。
5月19日,中國青年報社還與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基金會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在平臺共建、實習就業(yè)、小店賦能、品牌宣傳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匯聚整合各方資源支持青年小店發(fā)展和小店青年培養(yǎng),打造統(tǒng)一的公益品牌;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刻鐘服務圈”內青年小店的實習機會,幫助他們經受崗位鍛煉,明確職業(yè)方向,不斷提高社會化能力和綜合就業(yè)能力,促進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看見更多小店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談到小店,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畫面,一個不大的門臉,和里面忙碌的身影”,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基金會項目主任杜艷艷說。
然而,真正開好一家小店并非易事。深圳百果園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區(qū)人力資源部經理姚梅介紹,百果園北京區(qū)的小店從業(yè)者大多是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外來務工年輕人,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帶領團隊等管理經驗需要不斷提升。
杜艷艷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連鎖小店普遍反映了人才供給和流動問題。她希望讓同學們建立對小店工作的認知,“我們試圖打造一個常態(tài)化機制,讓學生在高校周圍的小店實習實踐,既能鍛煉學生社會化能力,也可以滿足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
在四川省成都市甘溪鎮(zhèn),一個小村莊卻留住了許多年輕人。當“青春云游記”從青年書店直播間連線到明月村,傳來一陣清脆的鳥鳴,茶山竹海撲面而來,游客可來此采茶、挖筍、制陶、染布。
明月村的“呆住”民宿主理人羅歡是位90后姑娘,曾在大城市的酒店工作,如今回到家鄉(xiāng)“呆住”了。羅歡笑著說,在這里,她有了自己喜歡的事業(yè),也能夠陪伴家人,“找到了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tài)”。
小店也有大夢想。咖啡品牌Manner從上海市靜安區(qū)幾平方米的小店做到了全國連鎖,成為許多小店的“大目標”。團上海市靜安區(qū)委書記吳佳妮表示,團組織想找一些這樣的行業(yè)大咖,比如Manner創(chuàng)始人、吉祥餛飩創(chuàng)始人等來作分享,指導年輕人以小店為基礎,發(fā)揮優(yōu)勢,實現(xiàn)夢想。
賦能更多小店
最近,在南京浦口區(qū)烈士塔社區(qū)的小店里,一些年輕人拿著自拍架,一邊品嘗美食、一邊對著手機介紹美食,他們是來探店的“達人”。
社區(qū)與團浦口區(qū)委、浦口區(qū)電商企業(yè)合作,共同打造“弘商圈”直播基地。 團浦口區(qū)委兼職副書記、“弘商圈”青創(chuàng)直播基地負責人宋揚說,希望通過直播帶貨、數(shù)字賦能幫助這些小店成長。
越來越多地方以數(shù)字化為小店賦能。吳佳妮說,團靜安區(qū)委計劃推動高校學生專項掛職項目,請有拍攝或者宣傳特長的學生,組團式定向給小店賦能,提升小店的網絡運營能力。
5月19日,中國青年報社發(fā)起AI賦能青春小店計劃,攜手邁吉客科技公司建設“AI服務系統(tǒng)”,為解決線上小店運營的痛點,提供智能直播、智能客服和智能文案等服務,正在開店的青年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業(yè)務需求選擇任意服務。
寧夏閩寧故事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加入中國青年報社AI小店智能服務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朱華清近期參加了AI智能客服的培訓,深刻體會到智能時代的便利,提升了店鋪的經營效率。
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鴻雁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燕紅也參加了中國青年報發(fā)起的AI賦能青春小店計劃,建立了線上AI小店,實現(xiàn)無人智能售賣和講解商品。劉燕紅說,未來,她還要用智能直播功能,將石樓的特產辣椒醬、野槐花等產品推薦給省內外的用戶,讓更多人了解石樓特產。
青春小店的信心正在復蘇。許多在一線調研的人觀察到,“給年輕人希望和信心,是最重要的?!?/p>
_______________
愛書青年讓書香飄得更遠
實習生 趙夢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青年“愛書人”的書單中藏著怎樣的來時路和未來夢?5月19日,中國青年報社“青春云游記”直播節(jié)目中,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團北京東城區(qū)委書記蔣龍與高校師生代表在“青年茶座”環(huán)節(jié)探討青年應該如何讀書、讀好書。
“總體而言,青年人群仍是全民閱讀的主體人群,青年的閱讀率、閱讀量也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毙焐龂f。
“我們收到了許多山區(qū)孩子的回信。他們說,通過閱讀,那些成長中的迷茫焦慮都在書中找到了解決方案?!笔锥坚t(yī)科大學團委副書記吳雅霖說。
蔣龍則有個新發(fā)現(xiàn),一些年輕朋友對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濃厚的興趣。
人民日報數(shù)字傳播旗下的有數(shù)青年、人民閱讀,聯(lián)合中國青年報社旗下的中青報人共同發(fā)起征集“黨報青年領讀人”活動正是鮮活案例之一。
如今,閱讀已經成為青年人的潮流。2022年,中國青年報社為了更好地鏈接青年群體,特別打造了位于北京前門的“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這也是當天的直播“云游大本營”。
直播現(xiàn)場,中國青年報社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啟動了青年閱讀狀況調查,計劃運用大數(shù)據分析年輕人的閱讀特點,并將于年內發(fā)布青年閱讀指數(shù),為全民閱讀,尤其是青少年閱讀提供方向性引領。
當天,由中國青年報社和更讀書社聯(lián)合打造的海運倉·更讀青年書店正式宣布開業(yè)。書店計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青春新玩法,讀書新體驗。
除實體書店外,報社與北京市石景山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更讀書社合作推出的“更小讀智能書柜”,更是讓市民在自家樓下實現(xiàn)讀書“自由”。
目前,50多個“更小讀智能書柜”已經在石景山區(qū)多個人流密集地帶鋪設,滿足市民的閱讀需求。
在江蘇無錫梁溪區(qū),景區(qū)、社區(qū)、酒店、咖啡廳甚至路邊小巷里,璽閱書訪、知足書房等微型圖書館、閱讀新空間坐落其中。這也是中國青年報社計劃開展的“閱讀的力量”強國少年公益閱讀計劃的部分所在地。
閱讀賦能成長,書香浸潤青春。“我們青年人已經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多閱讀、多思考,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敝袊嗣翊髮W文學院2020級本科生、“紅船領航”黨員先鋒營骨干張瑞說。
_______________
紅旗渠“自討苦吃”的精神永遠不過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戴月婷
今年“5·19”中國旅游日前夕,中國青年報社幾個90后記者來到河南省林州市,登上太行山,探訪半個多世紀前修建紅旗渠時那動人心魄的激情歲月。
90后李媛是一名“渠四代”,當年修建青年洞的青年平均年齡30歲,“都與我年紀差不多大。”畢業(yè)后,她選擇繼續(xù)守望這條渠,成為紅旗渠干部學院一名青年教師,不斷尋訪修渠前輩當年的故事。
“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與當下的人工智能和AI技術、元宇宙結合,讓年輕人更加真切地理解紅旗渠精神?!痹?月19日“青春云游記”直播活動現(xiàn)場,共青團河南省委與中國青年報社正式簽約打造紅旗渠精神云展廳。團河南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發(fā)云展廳就是要通過元宇宙技術,重塑紅旗渠修建場景,通過設置通關游戲、線上體驗、答題闖關等方式,帶領青少年穿越到當年紅旗渠修建時的場景,切身感受修渠的不易,感悟紅旗渠精神的偉大與傳承?!?/p>
迄今,李媛為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多名學員授過課。不少年輕人會問她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還有必要像當年紅旗渠先輩那樣“自討苦吃”嗎?
李媛深深感到,“現(xiàn)在我們有先進的機械裝備,超級盾構機、大型挖掘機,我們今天需要傳承的是紅旗渠精神,正如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紅旗渠時指出的,‘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我們要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_______________
自然教育受追捧 “三生園立方”小程序將升級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在“青春云游記”場景中,有一場在北京龍?zhí)段骱珗@舉辦的自然教育課。孩子們對各類動植物充滿好奇,經過觀察與思考,每個人都寫下了精美的自然筆記。
當前,北京市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4.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公園更是多達1050個。為了將北京的公園有機鏈接起來,中國青年報社聯(lián)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生態(tài)文化協(xié)會,推出“園立方”文化空間,正在北京市內100所公園落地。
2023年新年伊始,中國青年報社在自主研發(fā),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生態(tài)文化協(xié)會參與策劃的“三生園立方”小程序(1.0版本)正式上線,為協(xié)創(chuàng)公園建立了線上互聯(lián)互通的入口,更為“科技+公園”“文化+公園”“青年+公園”探索更多可能性。今年,自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中國青年報社再度聯(lián)合北京園林綠化局、北京生態(tài)文化協(xié)會,在總結前期自然教育發(fā)展的基礎上,將合作推出“自然教育資源有聲地圖”。針對自然教育中存在的師資與人才儲備匱乏、資金投入和宣傳引導不足等供需失衡的問題,三方將堅持問題導向,加大調研力度,鏈接更多資源。未來,北京市開展優(yōu)質自然教育的公園、林場、科普基地和其精品課程將在“三生園立方”小程序(2.0版本)與公眾見面。
除了向公眾展示龍?zhí)段骱珗@的自然科普教育課外,記者還探訪了“園立方”合作伙伴東城區(qū)柳蔭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講述人與生命、生態(tài)、生活的奇妙關系。
生命何美?生態(tài)何妙?生活何樂?自然會給出答案,“三生園立方”小程序也會給出答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