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尋“艙”——神舟十六號“艙落機臨”的背后
深秋,蒼茫草原,“博士乘組”太空歸來。
10月31日8時11分,伴隨著空中劃出的一道斜線和落地揚起的塵土,神舟十六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太空出差5個月后的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回到地球。
艙落機臨。細心的人會發(fā)現,神舟十六號返回艙著陸后不久,幾架在不遠處盤旋的直升機便已停穩(wěn),搜救空中分隊隊員箭步奔向返回艙,同一時間,得到精準位置通報的各路地面分隊隊員,也全速奔向返回艙落點。
“為快速精準發(fā)現返回艙,我們配備了多型測控以及陸上、海上和空中系列搜救裝備,編織空地協同的搜索‘著陸網’,照亮飛船平安回家之旅?!敝袊娍萍夹g團隊負責人宋磊說。
從西北到西南,一個個仰天佇立的雷達沿飛船回家路依次排列,接力完成對返回區(qū)首點截獲、黑障區(qū)連續(xù)跟蹤等任務,為航天員歸途架起無形電波“保護傘”。
飛船返回艙著陸后,有一雙“千里眼”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fā)現它并實施救援。這雙“千里眼”就是定向儀,該設備利用虛擬極化合成側向技術,可以準確跟蹤到飛船發(fā)出的信號。
“不同于其他搜索手段,定向儀不受外界氣候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無論白天黑夜還是風霜雨雪,無論戈壁大漠還是遠海大洋,它都能夠穩(wěn)定工作?!眻F隊成員李有生說。
他告訴記者,在神舟十六號返回艙沖出“黑障”打開主降落傘的第一瞬間,定向儀肩上的信標天線“觸角”就能捕捉到返回艙位置信息,裝載于多種搜救平臺上的定向儀接收到信號后,引導搜索飛機和車輛迅速抵達返回艙的落點,為搜救力量實現“艙落機臨”提供有力支撐。
李有生表示,這一技術采用無線電“呼叫-應答”的工作模式,可以裝載在運輸機、直升機、搜索車輛、救助船舶等搜索平臺上,即時接收返回艙發(fā)出的“呼叫”信號,鎖定返回艙的準確位置。
同時,返回艙著陸的“第一畫面”由裝載于直升機上的衛(wèi)星通信終端捕捉回傳,該終端就像是一臺直播設備,實時播發(fā)返回艙的實際情況。
專家表示,該終端以飛行狀態(tài)中的直升機為平臺進行工作,解決了旋翼旋轉遮擋信號等技術難題,保證著陸現場的音視頻信號流暢和遠距離傳輸,“在著陸場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兩地不間斷傳輸高清圖像和多路語音,全程直播航天員回家之路”。
10月31日拂曉時分,滿天繁星。
寂靜的戈壁灘深處,在某測控站,中國電科14所測量雷達團隊正在做執(zhí)行任務前最后的準備:設備開機、狀態(tài)檢查、系統標?!@些了然于心的預演步驟,就是為“黑障區(qū)”提供“智慧眼”,這是一份容不得半點偏差的工作。
檢測困難、探測精度差、跟蹤不穩(wěn)定、無法精準獲取返回艙的位置和速度……一個個難局、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演練、一遍遍“檢討式總結”“復盤式講評”,不斷捶打著團隊的專業(yè)技術極限,磨礪著他們臨戰(zhàn)應戰(zhàn)“大心臟”。
方寸屏幕之間,他們凝望著飛船劃過的一條條完美軌跡,“將任務做到極致”是他們對每一次任務最深情的守護。
“發(fā)現243信號!”口令的傳出,讓一直守候的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成員松了一口氣。
“這說明定向儀指示準確捕獲到了信標,返回艙成功沖破‘黑障’,正在按照正常程序返回?!彼卫谡f,此時搜索力量就可以在定向儀的指引下迅速向落點靠攏。
“我們要盡可能地發(fā)現風險、釋放風險,一定保證第一時間捕捉到返回艙的信號信息?!彼卫谡f。
方位輾轉間,他們緊盯著返回艙回家的軌跡。
“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為神舟十六號鋪就安全回家路?!边@是全體隊員為航天員生命安全許下的誓言。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