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穆迪調整我國評級展望有失偏頗
專家表示:
穆迪調整我國評級展望有失偏頗
本報記者 曾金華
日前,穆迪評級公司發(fā)布對我國最新主權信用評級結果,仍繼續(xù)維持我國A1的評級,但展望由穩(wěn)定調整為負面。業(yè)內專家指出,穆迪報告對于中國經濟運行的深層次理解存在明顯欠缺,結論有失偏頗。
所謂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是國際評級機構對一國中央政府作為債務人履行償債責任的信用意愿與信用能力的一種判斷。“一般情況下,對主權信用評級時,除了要考量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對外貿易、國際收支情況、外匯儲備、外債總量及結構、財政收支、政策實施等因素之外,還要對金融體制改革、國企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所造成的財政負擔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綜合結論?!眹鴦赵喊l(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說。
根據(jù)其報告,穆迪認為主要有3個因素影響了其對中國主權信用的展望,一是房地產下行對我國中期經濟增長形成拖累;二是我國融資平臺債務有可能轉化為政府的或有負債,進而影響國家財政實力;三是由于人口結構等因素變化,我國中期經濟增長有下行的可能。
馮俏彬表示,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全面轉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安全等綜合性更強的高質量發(fā)展,經濟轉型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問題有所凸顯。但穆迪作為一個外在觀察者,對于中國經濟運行的深層次理解存在明顯欠缺。
一是對房地產影響經濟的判斷存在誤差。“穆迪報告中對于我國房地產走勢的判斷是基于2021年以來到報告發(fā)布之前的信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將近期我國對于房地產行業(yè)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考慮在內。事實上,同為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在其近期發(fā)布的研究報告中做出了中國房地產已見底的判斷。”馮俏彬分析認為,穆迪這個報告還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財政對于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多年來財政運行的實踐情況表明,地方財政中土地凈收益僅占土地出讓收入的兩成,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則更低。穆迪報告中說,“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占其財政收入的37%”,這一比例明顯過高。
二是對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的判斷比較片面。穆迪報告認為部分融資平臺債務將轉化為政府債務進而影響國家財政能力。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喬寶云認為,穆迪報告對融資平臺債務問題的觀點并不準確。國家把融資平臺和部分地方國有企業(yè)公司的債務,通過仔細甄別納入隱性債務管理,這部分主要是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直接或者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對于不屬于隱性債務的,地方政府則不承擔責任。我國處置隱性債務的路徑和方式是清晰的,統(tǒng)籌各類資金、資產、資源和各類支持性政策措施,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而且有明確的路線圖??傮w看,我國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另外,任何時候論及債務,都應同時考察資產端的情況,但穆迪報告完全沒有涉及資產問題。眾所周知,在我國公有制度為主的體制下,政府擁有宏大的資產資源,特別是我國政府多年來大量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積累了大量優(yōu)質資產,這些在討論債務問題時應當同時考慮進去。
三是對我國中期經濟增長率預測偏低。穆迪對我國經濟中期增長率給出了較低的預測,明顯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的預測。“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深刻的轉型之中,受3年疫情影響,近年來增長率有所下行。但隨著疤痕效應的逐漸消退以及地緣政治的緩解,明后年我國經濟有望持續(xù)恢復并實現(xiàn)更加穩(wěn)定的增長。長期而言,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市場深的基本特征沒有變,完全能夠支持我國經濟長期穩(wěn)定增長?!瘪T俏彬說。
專家認為,我國經濟正走在高質量發(fā)展的大道上,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清晰勾勒出經濟發(fā)展光明前景。一是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相關生產設備的生產快速增長,增長的引擎作用繼續(xù)顯現(xiàn)。二是新產業(yè)高技術和智能制造業(yè)等新產業(yè)發(fā)展向好。三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產品快速增長。四是網(wǎng)上零售等新業(yè)態(tài)持續(xù)活躍。五是數(shù)字經濟已經成為支撐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力量。六是綠色發(fā)展世界領先。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國、光伏組件出口國。
“穆迪對于中國內部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化表現(xiàn)出一定的隔膜與認識局限性,對于中國政府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決心、定力、耐心以及相關的體制機制優(yōu)勢認識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于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和財政能力的研判。我們期待穆迪等機構繼續(xù)關心關注中國市場,適時調整其評價結論,更好地引導國際投資者?!瘪T俏彬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