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力量 播撒希望(大視野)
圖①:3月3日,火炬手、國際殘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瑪?shù)倌取P羅尼傳遞火炬。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圖②:3月3日,火炬手、國際殘奧委會副主席杜安·卡勒傳遞火炬。
人民網(wǎng)記者 翁奇羽攝
3月2日下午,天壇祈年殿前,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火炬接力火種匯集暨火炬?zhèn)鬟f起跑儀式隆重舉行。9處火種共同點燃火種臺,匯集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掌聲中,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火炬“飛揚”被點燃。
此次冬殘奧會火炬?zhèn)鬟f分為火種采集、火種匯集和火炬?zhèn)鬟f3個部分,于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qū)進行。
火種交匯,凝心聚力
冬殘奧會火種采集是最富特色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與冬奧會的火種取自希臘不同,冬殘奧會火種通常采集自城市、社區(qū)之間,并由多個火種交匯成冬殘奧會官方火種。北京冬殘奧會共有9處火種,包括在冬殘奧會發(fā)源地英國曼德維爾采集的火種、北京盲人學校采集的“光明之火”、望京街道溫馨家園采集的“互助之火”、中國盲文圖書館采集的“希望之火”、大運河漕運碼頭采集的“源流之火”、八達嶺古長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張家口創(chuàng)壩園區(qū)采集的“‘氫’潔之火”、黃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天壇公園采集的“夏奧之火”。
在大運河漕運碼頭采集點,4名采火人分別將從長江、黃河、永定河、大運河采集的水匯入采火器觸燃火種,點燃“源流之火”?!拔覀兡芨惺艿讲苫鹑俗詮姴幌⒌木?,這就是一種力量!”火炬手、北京通州區(qū)培智學校校長王超山說。
在張家口創(chuàng)壩園區(qū)生成的“‘氫’潔之火”,不僅體現(xiàn)出綠色辦奧理念,也彰顯著科技的力量——采火裝置啟動柱連接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電能緩緩充滿,青白色水滴狀圓球自動打開,以氫氣為燃料的采火裝置便被成功點燃。
8處火種,與來自英國曼德維爾的火種一道,共同在天壇匯聚?!斑@是殘奧火種的理念,也是國際殘奧委會的要求,寓意任何個人、組織或城市都可以為殘奧貢獻力量。”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田剛介紹。
彰顯底蘊,致敬傳承
北京,作為“雙奧之城”,冬殘奧會火炬?zhèn)鬟f,處處彰顯底蘊。
在北京望京街道溫馨家園,健全人與殘疾人共同用“冰壺撞擊”的方式采集“互助之火”,這里是8個采集點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這里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窗口。如今,這里設有職康勞動室、康復訓練室、上網(wǎng)及圖書閱覽室、書畫室、音樂教室、多功能教室等,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溫馨家園作為北京冬殘奧會火炬火種采集和接力點,我們感到很光榮,要繼續(xù)弘揚殘奧價值觀。”溫馨家園負責人賀其龍說。
天壇是2008年北京殘奧會火種的采集地之一,冬殘奧會的“夏奧之火”在這里采集;火炬“飛揚”,輪廓與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主火炬塔形態(tài)相呼應;溫馨家園火種采集點的火炬手馬恒,曾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城市志愿服務;中國盲文圖書館采集點第一棒火炬手、北京市殘疾人運動隊田徑隊運動員朱鵬凱,曾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奪得標槍項目冠軍……
3月3日下午,北京冬殘奧會火炬閉環(huán)內(nèi)傳遞在奧森公園南園進行。在“雙奧之城”的中軸線上,再燃火炬,致敬傳承。
傳遞夢想,展現(xiàn)融合
在河北省涿鹿縣黃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點燃后,火炬手穿行在中華合符壇廣場,充分展現(xiàn)中華文明與殘奧運動的融合;在巍峨的八達嶺古長城腳下,來自五大洲的舞者跳起具有特色的舞蹈,點燃“和平之火”。
東京殘奧會金牌得主米娜是黃帝城最后一棒火炬手。“我希望通過火炬?zhèn)鬟f,讓全社會更加關注殘障人士群體,激發(fā)更多殘障人士融入社會、自立自強?!彼f。
昆玉河畔,北京盲人學校,“光明之火”在這里采集?!拔以趷鄣娜碎g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堅強,只要我心中有個太陽,心靈就不會黑暗無光……”在盲校師生合唱團的歌聲中,音頻聲壓器觸發(fā)點火裝置引燃火種,伴隨著現(xiàn)場觀眾一陣歡呼,火種臺燃起象征光明的火焰。
“我們傳遞的‘光明之火’,不僅展現(xiàn)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成果和殘健共融、互助友愛的生動場景,更體現(xiàn)殘疾人群體自立自強的精神。”擔任北京盲人學校采集點第一棒火炬手的姚玉峰激動地說。
9處火種共同點燃火種臺,匯集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火炬手、即將參加本屆冬殘奧會的輪椅冰壺隊運動員陳建新說:“體育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輪椅冰壺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傳遞冬殘奧會火炬讓我信心倍增?!?/p>
?。ū緢笥浾咄踔?、潘俊強、史自強、肖偉光、楊彥帆、胡安琪、鄒翔、萬宇、張博嵐、李欣怡,環(huán)球時報記者張卉,中國汽車報記者韓冬)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4日 1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