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管家”的新年心愿
1月25日一早,日頭東升,氣朗天清,“二伯”出門。
“二伯,又去地里轉轉?”路上,不時有村民和他打著招呼。
“怎么不在城里多住幾天?”“老伴兒幫子女照顧孫輩,早早被接了過去??沙抢锏募以跇巧?,我住不慣,只大年夜住了一宿?!泵鎸τ浾叩囊蓡枺岸毙φf。大年初一一早他就回了村,春節(jié)照舊遛“管界”。
“管界”指村外870多畝地。沿田間漫步,看麥苗鋪展,田壟縱橫,他心懷憧憬。
“二伯”是敬稱,大名周萬全,天津市武清區(qū)大堿廠鎮(zhèn)蘭家莊村人,58歲。當過多年村干部,那時就像“田管家”,“當年我管地,全村地哪塊高哪塊低、哪塊肥哪塊瘠,門兒清。”
“二伯”自家5畝田,打小種。“2021年一場大雨一場風,玉米全倒了?!薄岸痹掃€沒說完,村民劉志就接上話茬:“我的也倒了一半?!?/p>
玉米盡貼地,農機不給力,“二伯”無奈喊親友上陣,5畝地,玉米掰了5天。劉志和媳婦務工,沒時間,只能雇人收。
“城鎮(zhèn)化率提升,年輕的城里務工,年老的干不動。地,誰來種?我們一直在探尋答案?!贝髩A廠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展辦公室主任劉金玲表示,近年來,鎮(zhèn)里積極探索推行“流轉全托管”“非流轉半托管”“半托管”等多種模式,將農業(yè)生產(chǎn)中部分或全部環(huán)節(jié)托管給社會化服務組織,“不管哪種模式,都是為促進糧食增產(chǎn)、農民增收、降本增效,助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p>
“二伯”帶記者來到天津保農倉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劉紅俠展示了一張當時航拍的玉米地:深綠的是直立的,淺綠的是倒伏的。“你看深綠的,這是我們提前干預,讓它粗點矮點,抗風能力強點?!?/p>
2021年秋收,保農倉在蘭家莊村承包的還只是200多畝試驗田。年底,就在蘭家莊村試行農業(yè)生產(chǎn)全托管模式,“村民自愿把地通過村集體委托給我們管理,我們根據(jù)地力每年給村民保底收入。以蘭家莊村為例,每畝1100元,賣了糧再根據(jù)收益給農戶分成兩三百元。”
保農倉公司董事長劉義也是蘭家莊村人,劉紅俠則是村里出去的大學生?!靶罗r人”反哺家鄉(xiāng),靠新本領獲得了村民信任,全村人絕大多數(shù)簽了托管合同。
“過去秋收村里有三堆兒:棒皮、棒骨、棒子稈堆兒,光清理就得花不少錢。”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悅庭說,托管公司服務全包,還給村集體管理費,現(xiàn)在村里干凈了,村集體“省錢又來錢”。
村民生活也換了“頻道”。地剛托管,劉義就找到“二伯”周萬全,“萬全,接著管地,成不?”
“二伯”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真成了“田管家”。他和劉志加上另外4名村民受雇保農倉,管起了過去家家戶戶勞作的土地,變身“上班族”。農閑,“二伯”還搞電氣焊,劉志跑運輸。去年4月,劉志也在城區(qū)買了樓?!?25平方米。”劉志說起城里的大房子就笑得合不攏嘴。
“二伯”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談起新年心愿,“二伯”開心地說:“多收糧,鼓腰包,盼兔年好收成?!?/p>
截至2022年年底,武清區(qū)完成小麥生產(chǎn)托管服務8.1萬畝,玉米托管7.57萬畝,服務農戶近1萬戶,實現(xiàn)了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農戶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互利共贏。(記者 劉雅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