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古籍修復師
【現(xiàn)場聲】
這本書的主要破損就是書口,所以我們一般就叫遛口。
【解說】將書頁與襯紙分離,把書頁的斷口對齊、固定、潤潮、粘合……正在修復古籍的姑娘叫侯郁然,是國家圖書館文獻修復組的一名“古籍醫(yī)生”,日常工作就是修復損壞的善本古籍。侯郁然說,雖然辦公都在室內(nèi),但這一工作其實并不輕松。
【同期】古籍修復師 侯郁然
我們曾經(jīng)修了一幅十三陵的地圖,它尺寸很大,大概就是兩三米的那種,光接覆背的時間就很長,要接兩三天,你就需要不停地趴在案子上,同一個姿勢來操作。因為這個畫它一旦就是你開始了就很難停下來,你需要保持畫的潮濕度,但是太濕了,比如說夏天或者是梅雨季,你就又怕它長霉或者是其他問題,你又得盡快完成。
【解說】隨著老一輩修書師逐漸退休,如今,更多像侯郁然這樣的青年匠人扛起了“書醫(yī)”的擔子,也為古籍修復事業(yè)注入了新的血液。侯郁然回憶,在一次善本修復過程中,她和同事反復嘗試,卻始終沒有找到與古籍顏色相似、紋路和質地相近的紙張,于是他們靈機一動,想了一個從未嘗試過的新方法。
【同期】古籍修復師 侯郁然
我們當時修復的時候,因為想給它找盡量一致的紙張,所以進行了很多嘗試。但是都不太理想,也是當時正好跟有一個造紙工坊有聯(lián)系,所以就想嘗試自己造一批紙。因為它每張紙的這個簾紋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就是又特意學了怎么編竹簾子,然后用基本和原件一致的竹簾去抄紙,抄出來的這個紙然后我們再用它進行一個修復,基本上反正最后達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效果。
【解說】從中央美院本科畢業(yè)后,侯郁然前往英國一所大學的書畫修復專業(yè)讀研深造。畢業(yè)時,她的不少同學進入拍賣行或美術館工作,出于對古籍修復的熱愛,侯郁然選擇成為一名古籍修復師。自2005年起,國家圖書館先后六次征集入藏和田等地出土的西域文獻。作為“海歸”,侯郁然將在海外學到的西方修復技藝運用到實踐中。
【同期】古籍修復師 侯郁然
因為我們館外文善本這個藏書量也很大,這些書也都有破損。因為西文書一般都是皮裝書多一點。我們就會用到這個皮革,就是跟中國這個線裝書,可能最重要的區(qū)別就在于這兒。它會對這個皮子進行一些處理,比如說打薄、削薄、染色,然后會進行粘貼這些,就是還是挺西方挺傳統(tǒng)的(技藝),這些跟中文的(古籍)不太一樣。
【解說】對比中外,侯郁然認為,古籍修復秉持著求同存異的原則,“最小干預”“修舊如舊”等修復理念是中外共識,同時世界各國的修復師們也在互鑒學習。2019年,大英圖書館的修復師訪問中國,侯郁然就作為中方修復師代表與他們交流。
【同期】古籍修復師 侯郁然
比如說像這個漿糊的稀稠,像我們這個線裝書一般都是宣紙、皮紙、竹紙,所以我們漿糊用的特別特別稀。但是像他們就是日常接觸的,可能是一些西方的紙張,就是本身就比較厚。所以我就讓他們用特別稀的這個漿糊來修咱們中國的東西,他們就會覺得特別驚訝,說這個這么稀能粘住嗎?然后后來就是帶他們做實驗,讓他們看粘住的效果,他們也都挺驚訝的。
【解說】如今,侯郁然已在這一崗位上工作了十年。她說,未來,自己還會繼續(xù)修復更多古籍,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也讓這一傳統(tǒng)技藝接續(xù)傳承,煥發(fā)新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