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楚河畔青稞香——扎西頓珠的赤子情
大學畢業(yè)前夕,藏族小伙兒扎西頓珠艱難作出選擇:放棄北京的生活,放棄年薪20萬元的工作,放棄公務員崗位,回到故鄉(xiāng)西藏“搞”起了青稞。
剛回鄉(xiāng)的那段日子,扎西頓珠有些不甘心。然而,短短幾年,家鄉(xiāng)的水磨坊,把青稞磨成糌粑的同時,也磨煉了他的心性。
“這個轉變過程,與我的父親密不可分?!苯衲?1歲的扎西頓珠說。
他的父親羅布丹增,是西藏日喀則白朗縣有名的“糌粑大王”,其創(chuàng)辦的“洛丹糌粑”暢銷西藏市場。當年,這個只讀過3年書的農民,借著改革開放好政策,跑運輸、加工青稞、銷售糌粑,創(chuàng)辦了糌粑加工廠。
創(chuàng)業(yè)中,羅布丹增時常感受到沒有文化之苦。他教育6個孩子一定要認真讀書,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長子扎西頓珠2008年考上北京交通大學,開始大都市的現代生活。
兒子大學畢業(yè)前夕,羅布丹增卻有了讓他回家接手事業(yè)的打算。
父子為此發(fā)生爭執(zhí)。一直在外求學的扎西頓珠,對種地收糧早已陌生,甚至建議父親改行。
父子倆在田間的一次促膝長談,讓扎西頓珠最終“聽命”了父親。
他們所聊的故事發(fā)生在2005年。當時因為資金周轉困難,羅布丹增一手創(chuàng)辦的加工廠差點倒閉。這時,不少百姓自發(fā)把糧食送來,加上相關部門幫忙籌措資金和聯系市場找銷路,工廠最終起死回生。
“講到這事,父親特別激動,說把地里的青稞磨成糌粑銷售,不是簡單賺差價,而是增加附加值,增加了青稞、人們的勞動和這片土地的附加值?!痹黝D珠說,當聽到“附加值”3個字的時候,內心受到強烈沖擊,決定開始“擁抱”久違的青稞田。
最初的幾個月,扎西頓珠天天蹲在青稞地里,跟著村民們一起耕地、播種、收割、建水磨坊。辛勤勞作中,他體會到父親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逐漸愛上了腳下的這片土地。
在大城市生活多年、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扎西頓珠,有著不同視野和膽識:糌粑加工廠不能再走“青稞磨成糌粑”的老路,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為此,他創(chuàng)辦了西藏禾緣食品開發(fā)有限公司,與西藏自治區(qū)農科院合作,共同研發(fā)青稞餅干、青稞蛋糕、青稞營養(yǎng)粉等產品。他還創(chuàng)辦了西藏康桑林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培育種植及銷售各種苗木,并進行獼猴桃、車厘子的高原種植試驗。
汗水換來收獲。目前,扎西頓珠運營的3家公司年營業(yè)額近6000萬元,年收購青稞6000多噸。
在公司發(fā)展上,扎西頓珠有自己的見解,但在產業(yè)化經營模式上,他仍然遵循父親“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理念,為的是帶領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記者了解,當地有87人在公司實現穩(wěn)定就業(yè),月均收入保持在5500元以上。
“父親創(chuàng)業(yè)總結了兩條錦囊妙計,一是‘講品質’,人品好了,不缺朋友;貨品好了,不缺銷路。二是‘不忘初心、心懷故鄉(xiāng)’,青稞生意離不開這里的農民,幫助農民就是幫助自己;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才催生了好的發(fā)展機遇,個人發(fā)展好了要知恩圖報。”扎西頓珠說。
他的公司一直堅持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3元的價格向農民收購青稞,僅2018年就讓利360萬元給農民群眾。同時,他還積極捐資助學、修路、照顧孤殘,累計捐款達100多萬元。
年楚河畔,流水歡快地搖蕩著104扇石磨。顆粒飽滿的青稞,在這里變成了清香撲鼻的糌粑粉,走進千家萬戶;進入深加工環(huán)節(jié)后,豐富了產品的多樣性,增加了青稞的附加值。
站在水磨坊里,扎西頓珠輕輕捏起一點剛磨出來的糌粑,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揉揉,然后放在嘴里,抿一抿……
“小時候看到父親這個動作時,我還嘲笑過他,想不到自己活成了父親當年的樣子?!痹黝D珠笑著對記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民生陽光更溫暖
2018年4月12日,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剛組一家住進了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城旁的嘎則新區(qū)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