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變遷丨玉曲河畔黨旗紅
出西藏昌都市左貢縣城,沿318國道西行15公里,便是列達村。玉曲河對岸,一棟棟藏式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村莊四周是翠綠的群山,家家戶戶屋頂懸掛著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村邊的開闊地上,坐落著一棟藏式二層小樓。
這里是2017年由廈門援建的陳列館。進入館內,一面手工縫制的國旗格外醒目。
這面1962年由9名村民手工縫制的國旗,如今成了鎮(zhèn)館之寶。“這面國旗代表著我們全村人對黨、對祖國的一片赤誠?!痹瘟羞_村黨支部書記的土登加永說。
和這面國旗一起展出的,還有500多件老物件,如酥油桶、切菜板、馬鞍、藏裝等。“大部分是西藏和平解放前,村民使用過的生產、生活器具。我們要告訴后人,從過去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衣食無憂,全靠黨的領導?!蓖恋羌佑勒f。
列達村現有122戶、550人。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81歲的仁增拉擁老人是村里最年長者之一,身板硬朗,精神矍鑠。
回想起70年前第一次見到解放軍的場景,老人記憶猶新:“解放軍穿著夏天的衣服,每人背一個小包,從山上下來,在我們這里休息、燒水、吃飯。他們不吃老百姓一口糌粑,還會給我們衣服、鞋子和罐頭?!?/p>
隨后幾年間,一隊隊解放軍、工作隊經過列達村,龐大的筑路隊伍駐扎在這里,開始修筑康(川)藏公路。
當年,仁增拉擁與眾多出身貧寒的孩子一樣,長年為有錢人家干活,每天只有一小勺炒青稞,艱難度日,“解放軍是共產黨派來解救我們的,是為人民服務的。”
1959年,聲勢浩大的民主改革運動在萬里高原蓬勃開展。列達村群眾在工作隊的領導下,推翻封建農奴制,分牛分地,開始新生活。
翻了身的農牧民群眾,一心向黨。在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列達村20名村民自愿承擔支前任務,徒步七八天走到察隅前線,運輸物資、彈藥,抬運重傷員到醫(yī)院。戰(zhàn)斗結束后,部隊給列達村支前人員獎勵了一面錦旗。遺憾的是,這面錦旗后來不慎遺失。
為此,9名村民(其中有7名共產黨員)自己動手做了一面五星紅旗,既是彌補錦旗丟失的缺憾,也是告誡后人,要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村里條件非常艱苦,共產黨員帶領群眾艱苦奮斗、發(fā)展生產,在群眾心中樹立起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列達村多次被評為先進村、“紅旗村”。
在改革開放、跨入21世紀的歷史時期,列達村一代代共產黨員繼續(xù)帶領群眾包產到戶、發(fā)展生產、從事多種經營,讓全村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1972年出生的羅松旺堆是村里最早一批致富帶頭人。32歲時,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當選村委會主任。
他擔心自己文化水平低、干不好,身為老黨員的父親洛松郎加鼓勵他:“既然入了黨,就要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不要辜負大家的信任和支持?!?/p>
羅松旺堆后來擔任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繼任者有尼瑪洛松、洛松頓珠、土登加永、珠多平措等。在他們的帶領下,列達村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組建了119人的農牧民施工隊,建起溫室大棚,爭取資金修建河堤、幼兒園、村集體辦公用房和游客接待中心,購買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用來出租,發(fā)展村集體經濟,群眾收入越來越高。
在西藏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時,列達村群眾新修、翻修或改造住房,家家戶戶蓋起兩層樓,實行人畜分開,人居環(huán)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隨著川藏公路不斷升級改造,由川滇入藏自駕和騎行的游客絡繹不絕。列達村群眾紛紛開辦“藏家樂”,吃上了“旅游飯”。村里還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
曾任列達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的白瑪旦增介紹,村里陸續(xù)開辦“藏家樂”112家,擁有350張床位,累計接待游客6000多人。2017年,列達村實現整體脫貧摘帽。202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6925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列達村“兩委”的11名黨員,用一天時間再次制作了一面新的國旗,并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重走天路看變遷】綻放在青藏鐵路上的“格?;ā?世界之最高原小站那曲站
那曲站地處西藏自治區(qū)“北大門”的藏北羌塘草原,自然條件艱苦,環(huán)境惡劣,一年四季狂風肆虐。那曲站的運輸服務業(yè)務由那曲站的客運服務和物流中心的貨運服務兩個部分組成。[詳細] -
【重走天路看變遷】飛越高原美肺 海拔4700米的聶榮濕地公園
聶榮縣地處西藏自治區(qū)北部、唐古拉山南麓,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800萬畝。[詳細] -
重走天路看變遷|大美西藏,“好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