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上學的孩子們都回來了,家里熱鬧了不少。書房內(nèi),書柜裝著一大摞孩子們的榮譽證書,廚房干凈整潔,臥室內(nèi),孩子們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院子里,兒童自行車隨意停著,花正開得嬌艷。這兩日村里集體裝修房子,格桑卓瑪和孩子們已將家具收拾妥當。這里是中國拉薩SOS兒童村,格桑卓瑪是村里7號家庭的職業(yè)媽媽。
中國拉薩SOS兒童村位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qū),于2001年6月2日開村,是民政部與國際SOS兒童村組織合作建立的中國第九所兒童村,旨在收養(yǎng)社會上失去雙親又無親友撫養(yǎng)的孤兒,并使他們重獲母愛,得到家庭的溫暖。
圖為格桑卓瑪講述在兒童村的故事。趙朗 攝
一場跨越24年的選擇:“我想試試做他們的媽媽”
2001年,電視上一則中國拉薩SOS兒童村招聘職業(yè)媽媽的消息,改變了格桑卓瑪?shù)娜松壽E。彼時26歲的她還未談過戀愛,卻做出了讓家人、親友極力反對的決定——應聘這份工作。
她的家人、朋友都無法理解,“能照顧好七八個小孩嗎?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這些都是國家的孩子,你能帶得好、教育得出來嗎?”不顧一切反對,格桑卓瑪毅然選擇成為一名職業(yè)媽媽,“當時就覺得,我想試試?!?/p>
這個簡單的念頭,讓她走進了兒童村的大門,一待便是24年。
剛入職時,她要照顧8個孩子,最小的僅2歲,最大的6歲。孩子們來自西藏自治區(qū)各地,帶著不同的藏語方言,彼此溝通都成問題。更讓她頭疼的是飲食差異,“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結果因為孩子們沒吃過,誰都不肯動筷子?!?/p>
后來,她想出了個辦法,“今天做這個孩子喜歡的菜,其他孩子必須吃,明天做另一個孩子喜歡的,慢慢讓他們適應?!本瓦@樣,日復一日磨合中,這個特殊的“家庭”漸漸有了溫度。
24年間,她不止一次想過放棄?!肮ぷ饕稽c也不輕松,有一次累得就要走,可轉念一想,我走了,這些孩子怎么辦?他們還那么小?!闭沁@份牽掛,讓她一次次堅持下來。如今回望,她從未后悔。
用愛澆灌成長:“他們只管好好學習,其他的不用操心”
“現(xiàn)在房間里早就有了供暖,孩子們不用擔心吃飯穿衣,只需要專注學習就行?!备裆W楷斝χf,“外面家庭有的,我們這兒都有?!?/p>
20余載,村里的硬件設施不斷改善,孩子們的物質條件一直在提升。當前孩子們基本生活保障金提標至1468元(人民幣,下同)/人/月。同時“福彩圓夢·孤兒助學項目”每學年資助1萬元助學金,助力孩子們順利完成學業(yè)。
對于學習優(yōu)秀的孩子,格桑卓瑪不遺余力,她說:“只要孩子愿意學,我就想辦法送他們?nèi)ダ_最好的學校。”
圖為格桑卓瑪看著孩子畫畫。趙朗 攝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曾每天凌晨5點起床,帶著孩子在公交站等一個多小時車,往返于郊區(qū)的兒童村和市區(qū)的幼兒園,這樣的日子堅持了3年?!爱敃r村長還問我,村里有自己的幼兒園,為什么要跑那么遠遭罪?!彼齾s說,只要對孩子好,再辛苦都值得。
輔導作業(yè)是她每天的“必修課”,“孩子寫不完作業(yè)、背不會書,我就陪著他們一起,直到完成?!彼灿小半u娃”的時候,曾因一門心思讓孩子學習,反而引發(fā)了逆反心理,導致孩子成績下降,“后來才明白,教育孩子也得講究方法。”
7號家庭走出16個孩子,在她悉心照料下,有10人考上本科,1人讀完研究生?!坝形幕蜎]文化是不一樣的,我就是想讓他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边@是格桑卓瑪常掛在嘴邊的話。
雙向奔赴的愛:“他們的第二次生命,是國家給的”
格桑卓瑪?shù)母冻?,潤化于孩子們心中。長大成人后的他們雖然搬離了兒童村,卻從未真正離開這個“家”?!爸灰也皇娣?,在拉薩市區(qū)工作的孩子就會回來?!备裆W楷?shù)恼Z氣里滿是欣慰。有一次,她身體不適,孩子硬給她買了機票,讓她去成都看病,還特意找人陪同她坐飛機。
最讓她感動的是,數(shù)年前一個孩子重病的經(jīng)歷。當時孩子被查出患了嚴重的結核病,心臟積水需要手術。在西藏幾經(jīng)輾轉后,她決定帶孩子去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治療?!澳鞘俏业谝淮稳?nèi)地大醫(yī)院,一個小時能辦完的事,我花了兩個小時,特別害怕自己一個人帶不好這個快不行的孩子?!?/p>
在內(nèi)地住院需要親屬準備輸血時,她急得哭著給已經(jīng)工作的孩子打電話。讓她沒想到的是,遠在各地的孩子們紛紛想辦法:在重慶工作的孩子說“我貧血輸不了,但你們四個的機票我來出”,其他在全國各地上學的孩子都在查自己的血型,隨時準備趕來成都。
“看到他們那么團結,我心里又暖又酸?!弊罱K,孩子治療后順利康復,“所有醫(yī)藥費都是醫(yī)保出,國家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备裆W楷敻锌?。
如今,孩子們早已把她當作親生母親?!靶r候聽那么多小孩喊‘媽媽’,覺得好煩。”格桑卓瑪邊說邊哈哈大笑,眼里卻閃著光。
愛與被愛:退休不褪色的“家”
今年,格桑卓瑪即將退休。政府為職業(yè)媽媽們在兒童村準備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公寓,家具家電一應俱全,真正實現(xiàn)“拎包入住”,“這些都是國家給我們準備的,特別齊全?!?/p>
更讓她暖心的是孩子們的心意:墻上的掛畫、柜子上的擺件、沙發(fā)上的抱枕、廚房里的小電器,甚至凈水器,都是孩子們精心挑選的?!鞍匆?guī)定,他們已經(jīng)離村工作了,一回到我這個退休房,總說房子太小,住不下這么多兄弟姐妹。”話語間,幸福溢于言表。
圖為格桑卓瑪在她退休房內(nèi),墻上掛有全家福,書架上擺滿了孩子們送的禮物。趙朗 攝
這個特殊的家庭里,愛早已超越了血緣。3歲就來到村里的次仁旺姆,直到高中才知道格桑卓瑪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們的感情?!跋嗵幤饋硐衽笥?,她總叮囑我要做好人、要人品好?!苯衲陝偞髮W畢業(yè)的次仁旺姆說,哥哥姐姐們也格外照顧她,“我想要平板電腦,姐姐就把她正在用的送給我,哥哥姐姐工作后,一兩周就會回來一次,給我們帶零食和禮物?!?/p>
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樣,次仁旺姆也會對媽媽的嘮叨不勝其煩,“今年大四畢業(yè)前我在忙論文,急得不行,媽媽一遍遍嘮叨起我的工作,那時覺得媽媽催得好煩呀,后面才理解媽媽對我未來的擔憂?!?/p>
格桑卓瑪說,養(yǎng)育這些孩子感到無比榮耀。而在孩子們心中,這位“格桑媽媽”早已是生命中最溫暖的光。
格桑卓瑪僅是中國拉薩SOS兒童村職業(yè)媽媽們的縮影。在職業(yè)媽媽們的呵護下,兒童村已經(jīng)撫育了來自西藏全區(qū)各地300名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yǎng)的兒童,194名已經(jīng)離村走上工作崗位,不少在民政、教育等崗位工作,為社會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