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語話文】
若要問哪個詞在人們口頭使用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答案一定是“然后”。
無論在校大中小學生,還是各行各業(yè)從業(yè)人員;無論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還是去外國的中國人,相當一部分人張口閉口總會帶出“然后”二字。就在近日的《百姓舞臺》上,歌手嗓音嘹亮甜美,但講起成長經(jīng)歷,一連冒出五六個“然后”,大傷情趣。有個低年級小朋友,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別看識字不多,也染上了說話帶“然后”的毛病。問他“然后”是什么意思,搖搖頭說:“不知道。聽別人這么說?!?/p>
“然后”始用于何年何月無從查考,但“然后”一詞風靡社會,說著隨意,聽著別扭,仿佛成了口語的添加劑,具有愈演愈烈之勢。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然后”是這樣解釋的: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學~知不足|先研究一下,~再決定。顯然,“然后”是表示前后關(guān)系和順序的連詞??墒?,口語中大多數(shù)“然后”是隨意加上去的,跟前后關(guān)系和順序風馬牛不相及,成了累贅,純屬多余。
濫用“然后”破壞了句子的完整性。我們說話寫作,是一句話一句話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無論是表達簡單事物的單句,還是反映復(fù)雜情況的復(fù)句,都要按照語法規(guī)范的要求,遵循語言的組合規(guī)律和規(guī)則,才能像山間溪水般暢快地表達思想。如果在語意的暢流中,不時橫刀殺出一個個“然后”來,豈不是割裂了句子,破壞了完整性,直接影響表達效果。
濫用“然后”破壞祖國語言的純潔性。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對于須臾不可離的語言文字,應(yīng)倍加珍惜,繼承發(fā)展,任重道遠。單從繼承來說就不可小覷,且不說網(wǎng)上的新詞層出不窮,良莠不齊,需要篩選、確認,就是口頭上的流行語,也需要甄別鑒定。沒有繼承,談何發(fā)展。一個小小的連詞“然后”潛伏進口語,為越來越多的人濫用,而且成了習慣用語,應(yīng)該值得我們深思。多少人興致勃勃看著電視或點開手機,講話人隨意冒出不和諧的音符,“然后,然后……”瞬間興致全無。
樹有根,水有源。小小連詞“然后”之所以持久、廣泛地傳播,一是現(xiàn)代媒體的傳播效應(yīng),經(jīng)過電視、網(wǎng)絡(luò)的傳播,再小的一句話,都可霎時天下知;二是名人效應(yīng),一些受眾盲目崇拜、效仿;三是從眾心理,“傻子過年瞧街坊”,大家都這么說,我也得這么說;四是不求甚解,知道不對勁兒,懶得查字典,得過且過。
我們要堅持文化自信,就要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全民族的大事,人人有責。我們黨歷來提倡準確、鮮明、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文風,我們的“話風”當然也要準確、鮮明、生動。
-
哲學研究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開拓者
尤為可貴的是,艾思奇最早闡明了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獨特貢獻,為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指明了正確方向。[詳細] -
漢字發(fā)展與中國統(tǒng)一
漢字的上述特性,導致了其在學習、推廣和傳播中的一些特殊現(xiàn)象,最終影響了早期歷史與文化的面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