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小雪團” 溫馨“十四冬”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十四冬”冰壺賽已接近尾聲。2月26日上午9點,男子公開組進行兩場半決賽。清晨6點剛過,距離比賽開賽還有三個小時,內(nèi)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冰球冰壺館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做著賽前準備工作。制冰、清掃、打點、磨平……繁雜且細致的工作中少不了一群身著白色羽絨服的身影,他們都是“十四冬”的志愿者,人們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靶⊙﹫F”,翁濤就是其中一員。
翁濤來自呼倫貝爾學院,是冰球冰壺館競賽部場地器材組的一名志愿者,他的工作是輔助制冰師清理冰面上的灰塵、碎冰以及冰壺的擦拭工作?!氨鶋乇荣悓龅氐囊蠓浅8撸恳粋€細節(jié)都會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為了保證比賽成績的公平公正,我們的工作要非常認真、細致。這樣的工作一天最少做兩次,比賽多的話可能會做四次,一次大概兩個小時?!?/p>
“十四冬”冰壺比賽從2月14日開賽,而翁濤和他的小伙伴們春節(jié)前就已上崗,半個多月來,他們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整天。
在“十四冬”各個場館、媒體中心、下榻酒店,隨處都能看見“小雪團”的身影,他們默默守護著每場比賽的順利進行,也見證了無數(shù)獎牌的誕生。
同是來自呼倫貝爾學院的王旭是一位服務裁判員的志愿者?!懊看慰吹讲门袉T手中的比賽成績單,我都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取得好成績的運動員們感到高興,同時也為自己能參與這么光榮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蓖跣裾f。
董佳璐是一位禮儀志愿者,在短道速滑比賽場,她多次目睹了自己喜愛的運動員或是登上領獎臺,或是抱憾而歸。無論怎樣,董佳璐都覺得服務“十四冬”是一次難得的受教育過程:“通過近距離觀察,自己看到那些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堅持不懈的精神,它將時刻激勵著我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工作?!?/p>
可愛的“小雪團”還有很多,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在談及不能回家過年是否有遺憾時,他們的回答不約而同——“值得”。他們認為得到的、學到的,比放棄的要多。
30名來自北京的志愿者也來到了“十四冬”,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原來,他們是兩年前北京冬奧會上的志愿者,當時人們稱他們?yōu)椤靶⊙┗ā?。兩年后,這群“小雪花”們又來到了呼倫貝爾,變成了“小雪團”,與呼倫貝爾兩所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一起,共同承擔在海拉爾賽區(qū)的開幕式、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媒體服務等志愿服務工作。
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志愿者王梓博,北京冬奧會期間在國家體育館負責觀眾服務,“十四冬”期間在主媒體中心從事媒體服務,雖然工作內(nèi)容不相同,但是他一絲不茍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是不變的。特別是王梓博服務過北京冬奧會這樣的大型賽事,相比第一次參與志愿服務的當?shù)赝瑢W更有經(jīng)驗。他也會經(jīng)常與當?shù)赝榻涣鹘?jīng)驗。
“小雪花”們不僅把北京冬奧精神和冬奧經(jīng)驗帶到了“十四冬”,分享給“小雪團”們,同時也感受到了當?shù)厝嗣竦臒崆椤?/p>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在主新聞中心工作的王琳是海拉爾本地人,她既是志愿者,也是回到家鄉(xiāng)的東道主。王琳笑言“在兩個身份中隨時切換”。一到海拉爾,她就為小伙伴們借來精美的蒙古族服裝,“哈達要獻上,民族服裝要穿上,這是蒙古族迎接朋友的重要儀式”。
據(jù)了解,“十四冬”的“小雪團”總數(shù)超過2000人,其中呼倫貝爾的海拉爾和扎蘭屯賽區(qū)共有1700人,其余的300余人分布于烏蘭察布涼城、赤峰美林谷賽區(qū)。
翟繼賢在扎蘭屯金龍山雪場擔任禮賓組志愿者。“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jīng)歷。”她說,“我是給蘇翊鳴頒獎的志愿者,這一切都讓我太激動了?!?/p>
來自扎蘭屯職院的學生王柄森,是裁判房志愿服務組的志愿者,當?shù)弥笆亩痹诩亦l(xiāng)舉辦時,就開始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從12月份的資格賽開始到現(xiàn)在,只要有比賽,我和組員們就會協(xié)助裁判張貼運動員的出場順序和當日的天氣情況,確保裁判房內(nèi)的環(huán)境整潔,帶給裁判員們更好的服務體驗,提供足夠的后勤保障?!?/p>
“十四冬”呼倫貝爾執(zhí)委會志愿者服務工作部工作人員德榮閣負責志愿者的管理調(diào)度,對每個崗位的工作內(nèi)容和工作難點一清二楚,他表示:“志愿者服務的崗位,幾乎包含整個‘十四冬’的每一項工作。他們雖然崗位不同,但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在很多人們看不到、鏡頭關注不到的地方,依然有志愿者堅守崗位?!?/p>
凡是參與“十四冬”的教練員、運動員、裁判、記者、觀眾……無不接受過“小雪團”的服務和引導,“小雪團”們在寒冷的冬天帶給人們濃濃暖意。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7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